广告联盟网

标题: 王怀南说GOOGLE在三个月一定会解决AD人民币支付的问题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sssccc    时间: 2006-9-25
标题: 王怀南说GOOGLE在三个月一定会解决AD人民币支付的问题
GOOGLE的王怀南回答我说:GOOGLE在三个月一定会解决AD人民币支付的问题。

昨天晚上,GOOGLE CAMPUS在我们学校举办开营仪式。
会上,GOOGLE的亚太首席营销官王怀南给我们开了讲座“GOOGLE笃信的10个真理”。
讲座后,我抢到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。

我问了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。
“GOOGLE ADSENSE什么时候可以用本国货币支付,比如,人民币支付?”
他向大家解析了什么叫GOOGLE ADSENSE,然后回答我说,在最近三个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。

以后我们可以收人民币了。不用收美元支票那么麻烦了。

作者: zujee    时间: 2006-9-25
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
最好能通过支付宝或者paypal之类的网上支付。
作者: vvvaaa    时间: 2006-9-25
我,我,我喜欢美金
作者: Lxyanzi    时间: 2006-9-25
那总收入会不会因此降低了
作者: miller    时间: 2006-9-25
我也喜欢美金..
作者: unixnet    时间: 2006-9-25
无知还是吹牛!
作者: meicecream    时间: 2006-9-25
付美金吧.
作者: javaone    时间: 2006-9-25
RMB支付,那一个点击是按rmb算还是美元?
作者: 蓝色的信封    时间: 2006-9-25
其实汇率现在不稳定,这个不好弄啊.
作者: air    时间: 2006-9-25
不一定是好事,到时收入扣最少20%的税,死翘翘   
作者: loveusd    时间: 2006-9-26
还是美圆结算好.使用RMB可能会导致收入下降.
作者: ckm88    时间: 2006-9-26
我喜欢金条
作者: 大大    时间: 2006-9-26
他做得了这个主吗?
作者: ad_com    时间: 2006-9-26
还是美元结算好,完善支付流程就可以了。
作者: lryxb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原帖由 ad_com 于 2006-9-26 08:55 发表还是美元结算好,完善支付流程就可以了。
支持
作者: 不过尔尔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原帖由 zujee 于 2006-9-25 22:30 发表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
最好能通过支付宝或者paypal之类的网上支付。
如果真能这样就好,呵呵,给支付宝又带来一笔收入
作者: health99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假的,绝对是假的...近半年内不可能实现人民币支付的.
作者: LoveSense    时间: 2006-9-26
根据WTO,好像年底前金融也要接轨
作者: 蓝天无水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原帖由 health99 于 2006-9-26 09:19 发表假的,绝对是假的...近半年内不可能实现人民币支付的.
呵呵,不懂就不要乱下结论
作者: priscilla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干嘛要RMB呀,赚点外汇多好
作者: LoveSense    时间: 2006-9-26
据说11月份美国Paypal也要和银联卡接轨。
形势大好,不是小好,是非常好
作者: davidyin    时间: 2006-9-26
我觉得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。
作者: 卯时下雨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原帖由 LoveSense 于 2006-9-26 13:51 发表据说11月份美国Paypal也要和银联卡接轨。
形势大好,不是小好,是非常好
哦?
作者: hzren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原帖由 LoveSense 于 2006-9-26 13:51 发表据说11月份美国Paypal也要和银联卡接轨。
形势大好,不是小好,是非常好
Paypal会跟gg合作吗,对头的啊
作者: qzstock    时间: 2006-9-26
还是美刀好
作者: ad_com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原帖由 LoveSense 于 2006-9-26 13:51 发表据说11月份美国Paypal也要和银联卡接轨。
形势大好,不是小好,是非常好
外汇管制没什么动静,可能性不大。
作者: stamp    时间: 2006-9-26
Google也有自己的支付工具
作者: LoveSense    时间: 2006-9-26
大家不关心WTO啊,里面有一些义务条款的,金融市场也在内




欢迎光临 广告联盟网 (https://ggads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